原子能院自主研发催化生物陶颗粒消除核废水中放射物

2014-04-21 21:00:57 admin 11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郗永丰 刘云涛 / 时间:2011-4-21 9:14:27
  据金融界2011年4月21日讯 中国的核污染废水处理技术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4月14日的检测报告显示,将10克利用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核污染废水处理新技术制作的新材料——催化生物陶颗粒,浸泡在含有12640贝克/升的放射性碘-131的核废水中20分钟,可以吸附固定高达99.97%的放射性物质碘-131。4月20日上午,河南省漯河市政府在郑州发布了这一消息。
  在“核污染废水处理技术——催化生物陶项目落地新闻发布会”上,该研发团队的领军者、环境科学家董良杰介绍说,第四代催化生物陶技术是由环境科学、化学、生物学、物理等科学家组成的跨学科团队研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11年4月14日的检测报告显示,将10克利用这一新技术制作的新材料——催化生物陶颗粒,浸泡在含有12640贝克/升的放射性碘-131的核废水中20分钟,可以吸附固定高达99.97%的放射性物质碘-13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测试人员和研究人员说,“这种材料对碘-131的吸附效率之高是令人震惊的。”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2011年4月13日的检测显示,利用这种新材料过滤放射性高达185万贝克/升的碘-125废水,仅用5分钟的水力停留时间,放射性碘-125去除率高达9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经福谦表示,这样高科技的项目由内陆中原和国内的科研团队大力协作完成,急国家之所急,并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落户河南,在国家核安全利用及当前各国普遍关注的核泄漏及核污染废水的有效治理应用中大有作为,可喜可贺。
  河南银鸽集团董事长、河南天源环保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松贺表示,河南天源环保独家拥有该技术的全部专利与知识产权。该项技术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数据权威,今后在核防护领域、医疗危废垃圾处理及核事故处理领域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天源股份愿意为邻邦福岛核泄漏事件提供支持,并积极推进全球核能源的安全利用,造福人类。
  据了解,第一代生物陶技术于2002年开始研制,2004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研制成功,并在美国投入工业水处理应用;第二代技术于2008年研制成功并获得中国专利;第三代生物陶技术用于空气净化,用于消除空气中的苯系物,由我国环境科学家董良杰在中国2010年发明,并于当年申请了发明专利。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灾难发生以来,由董良杰领军的跨学科研发团队,在原有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更新和多方测试 ,终于在碘-131和碘-125等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定向吸附、固定上取得重大突破。
首页
产品
案例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