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大大学生凭借创新研发的净水器捧得“挑战杯”

2014-05-09 16:12:45 admin 353
来源:《青年时报》记者 张晶 / 时间:2010-10-14 15:20:00
  据浙江在线2010年10月14日讯 再脏的水,只要通过一个过滤器,出来的水就能达到直饮水标准。它个头小巧,除了人工力气以外,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极适合在户外抢险救灾等应急状况下使用。
  带它来到这个世界的,是浙江工业大学的10多名环境、经贸、财会等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生命之泵”净水器。上月底,凭着它,这群大学生捧回了“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
  过滤水质好于国家标准
  把“生命之泵”的一头放到一瓶黄色的浑浊水中,通过粗滤头、导管,把污水吸入含有过滤填充物的区域,通过填充物往上送至顶端另一导管,这时候,流出来的水无色、无味。
  “来喝一口吧,能喝的。”浙江工业大学的同学,招呼记者喝喝看。见记者没动静,她自己一饮而尽:“我们在比赛中,用尿液、煤渣、高锰酸钾等混合起来的水,过滤过之后都能喝,参评的老师都喝过的!”
  有同学拿出了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杭州监测站的监测报告,证明通过“生命之泵”过滤过的水,水质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教授潘理黎负责指导“生命之泵”的制作。“按国家的标准,每毫升水里的细菌数低于100个就合格,经过我们过滤后的水,细菌数只有5个左右。”他说,不要以为试验的水很干净,其实就是朝晖公园里的脏水。
  原理其实就是活塞运动和化学反应
  肮脏的水,通过一个长约32厘米、直径约4厘米的圆柱体,不仅水质颜色能达到饮用水标准,就连水中的各项指标也能达标,究竟是什么起了作用?
  “说白了就是活塞运动、化学反应。”参与项目的团队队长朱浩铭说,把脏水抽到过滤器内,那是一个活塞运动,然后水在过滤器内,经过8层过滤填充物,实际上就是化学净水过程,*后再通过活塞动力将过滤过的水通过软管输出。
  朱浩铭说,净水的核心技术就在这一段过滤填充物内。填充物大多是黑色物体,每层有一个白色薄如蝉翼的东西间隔,较中间有两层是黄色的晶体状物质。
  “这8层净化功能,共用到7种材料。高聚碘可以起到杀菌消毒功能,活性炭起到除异味的作用,凯德菲起到过滤水中重金属的作用……”朱浩铭顿了顿,“不能再说了,这个样品申请了专利,再说下去别人会效仿的。”
  团队中有同学说,神秘的填充物是环保型材料,不仅在过滤的过程中,哪怕随着过滤500升水后颜色由黑转红后替换,这些填充物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全是有机材料。”
  经一年半实验才设计出产品
  说实话,眼前的“生命之泵”真的很不起眼。看似简单的东西,却是团队成员花了一年半时间的成果。
  朱浩铭介绍,花了近半年时间,从100多种材料中,确定*后的20多种材料。然后,再开始动手实验,再次优化删选出10多种材料,*后再考虑各种材料的配比。
  朱浩铭请团队同学拿出了一个盒子,长度有八九十厘米。“这是原来产品的包装盒,就像有关公刀一样了。每次要展示的时候,都要有专人抱着。”
  在找到几家单位试用调研后,大家普遍觉得不方便携带,同学们就进行了改良。“现在看到的滤头,就是花鸟市场养鱼水泵用的滤头。一次偶然机会,有团队同学路过花鸟市场发现了它,觉得这个滤头代替无纺布滤头更好。”
  潘理黎回忆:“研发过程中,同学们尽心尽力。一有时间,就往实验室跑。特别是暑假,从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9点。”
  为了灾民能喝干净水
  一切都稳妥后,朱浩铭仍然不放心。
  今年暑假,他又带着团队成员前往西北调研,将产品送入了神华集团下属的煤矿、驴友集中的西北部青年旅舍、外出考察的地质人员等,希望通过一线人员的试用再完善产品。
  “反馈到的意见表明,产品本身很好,但是希望我们能提高产品外表材料的耐用性,希望有大型车载用的设备。”朱浩铭说。
  这时候才知道,同学们想到去研发“生命之泵”,主要是受到汶川地震影响。“那时候,灾民与抢险人员都没水喝,只能靠空投的饮用水,毕竟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想到了研发一种净水器,按过滤*糟水质的标准来设计,希望能够在抢险救灾中,喝上干净的水。”
  期望进入市场后售价不会高
  潘理黎说,“生命之泵”研发成功后,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家公司,已经在与他们联系,希望能够创投到这个项目中。目前,还在挑选合作伙伴。
  虽然类似的产品国内市场上还未出现,但是,到时候规模化生产上市后,定价方面也不会“狮子大开口”。根据不同的人群及需要配置,定价在60至150元间。“填充区是可以拆卸更换的,到时我们也准备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回收旧管售出新管。”朱浩铭说。
首页
产品
案例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