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药膜分离领域超滤膜技术专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4-05-10 18:23:59
admin
374
据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2010年8月4日讯 中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伟大瑰宝,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中药副作用小、疗效好等优势日益凸显。但是,由于剂型传统、使用量大、有效成分不明确等多种因素,使得中药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尤其是在走出国门方面。据报道,中国的相关产品年销售额仅占全球中草药市场年销售额160亿美元的3%至5%,而日本、韩国的中草药市场份额却占了90%之多,其中80%的原材料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因此,面对成分复杂的中草药,在保留有效成分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去除其中的其他物质,成为中药现代化的一项主要内容。
目前,在中药领域中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膜分离技术按照分离过程的不同可分为微滤、反渗透、电渗析、透析、超滤、渗透气化等技术。其中,超滤技术利用特殊制造的微孔膜为分离介质,采用错流过滤的方式,依靠分离膜两侧的压力差为推动力,使药液中的小分子成分和溶剂透过分离膜,而大分子化合物、微粒、细菌等被截留,从而达到在分子水平上分离、分级、纯化和浓缩的目的。由于超滤技术具有较高的分离能力、对分离物质破坏少、能耗低、操作过程容易放大等特点,已成为中药分离纯化中应用*为广泛的膜分离技术。
在我国,膜分离技术虽然于上世纪70年代就已应用于中药领域,但由于有限的技术水平和薄弱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问题,在2000年之前,涉及中药超滤技术的专利申请量比较少,从1986年至1999年,其专利申请共计58件,平均年申请量是4件。因此,笔者在对此项技术的专利申请进行分析时,选择了能代表该领域发展趋势的2000年至2009年的专利申请作为统计和分析的对象。
笔者经检索、统计和分析发现,2000年至2009年我国涉及中药领域超滤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共计470件,由于我国专利申请的延迟公开制度,2009年的数据不完整,仅仅统计了目前已公开的申请,从这部分申请还不能看出整个2009年的发展趋势。其中,2000年至2009年各年份对应的专利申请数量具体见表1。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关于此项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并不多,年申请量*多也只有89件。此外,对每个年份内的申请量进行具体分析后发现,存在个别申请人一年中申请比较集中的现象。将这些个别申请人集中申请的数量排除在外,忽略其对整个申请量的影响之后,能够清楚地看到中药领域超滤技术手段的整体发展趋势(见图1)。 图1.中药领域超滤技术的整体发展趋势
可以看出,中药领域此项技术的专利申请量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近几年的上升速度颇为缓慢。根据该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现状,笔者分析,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中药复方制剂的有效成分并不完全清楚,因此在使用超滤技术时,收集何种目标物质以及如何收集都是难点;二是中草药成分复杂,常常引起膜污染、不能去除所有细菌和热源等技术难题;三是对于已有药物制备工艺的改革,需要药理和临床的配合,技术难度较大;四是部分企事业单位由于多种原因尚未申请专利。
笔者对上述发明专利申请人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后发现,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职务发明专利申请越来越多,已由原来的个人申请占主导转变为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为主要申请人。2000年至2008年,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及发展趋势见图2。在上述所有统计在内的专利申请中,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量排名第一,其涉及中药领域超滤技术专利申请共计70件。这些数据也充分说明了超滤技术越来越受到企事业单位的关注,这些企事业单位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图2.近年来,中药领域超滤技术职务发明专利申请量及发展趋势
笔者通过对2000年至2009年中药领域涉及超滤技术的中国专利申请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专利申请内容方面主要涉及中药制剂的纯化,尤其是中药复方制剂的纯化;单味药中有效部位的分离纯化,其中包括多糖、黄酮、生物碱、蛋白多肽、有机酸等多种物质的分离;提取液的浓缩,主要是热敏性或贵重药物提取液的浓缩。其中,有一部分专利申请对超滤技术手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超滤的具体条件等,包括超滤膜、压力、温度等作了详细说明。还有一部分专利申请因为发明点不在于对超滤技术手段的研究,而是在整个技术方案部分使用到了超滤技术手段,其与醇沉、离心等常规精制方法相同,都属于本领域中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之一。
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超滤技术以其高效、节能和绿色等特点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专利申请量也必将随着该项技术的发展而逐年递增,特别是在中药复方制剂的分离纯化方面和单味药有效部位的分离提取方面专利申请将会比较集中,同时也可能会出现涉及超滤膜、超滤装置等对超滤技术手段作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