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清源协会开发生物慢膜滤池公益项目普及乡村

2014-04-14 19:45:21 admin 340
来源: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 时间:2013-4-11 9:20:23
  据新浪公益网2013年4月10日讯 4月9日,由微软中国和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的“创新 • 未来”论坛 (Innovate4Good@Microsoft)在北京成功举行。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与清华大学公益社团、公益创业组织以及微软公司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借助科技创新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并分享了以科技服务社会的有益尝试。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乐赋表示:“中国拥有着世界上*庞大的青年群体,如何帮助中国的青年群体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解决社会问题是每一个企业应尽的责任。微软高度重视中国青年群体的发展问题,也积极致力于缩小阻挡青年发展的机遇鸿沟。与清华大学的合作是微软中国践行‘携手中国,共创更具创新力、竞争力和人才可持续发展’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韩景阳出席本次论坛并致辞,她表示:“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领航者,微软以卓越的创新产品和技术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微软关注青年人所蕴含的创新力量以及青年人所昭示的未来,具有独到的战略眼光。支持青年人开展公益创业,是微软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也与清华大学 “厚德载物”的精神相契合,我相信这正是微软与清华共通的价值理念。”
  活动中,清华大学清源协会也在现场介绍了他们的生物慢膜滤池公益项目。清源协会是一个由中外学生自发组建的公益性学生社团,为解决农村地区水质差、饮水难的情况,他们开发了成本低廉、制作简单、运行效果良好的生物砂滤池,并通过培训学生志愿者,向农村推广这种简易的生物滤池,以此改善农村地区农户的饮用水水质条件。
  2012年8月9日,《吴中日报》记者张丽坤和杜晓明对在宁夏盐池县麻黄山乡,清华大学清源协会为当地村民安装生物慢滤净水器进行了题为“麻黄山来了‘清华生’”的报道。
  7月24日,“吴忠沿边行”采访报道组一行来到了盐池县麻黄山乡,听说该乡来了十几名清华大学的大学生,带来了一种叫生物慢滤池净水的技术,地窖里的水经过处理后,水质清澈透明,被农民誉为免费家用水质净化器。“通过生物慢滤池,对水窖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有害物质进行过滤净化,提高了水的质量,达到生活用水的标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清源协会的学子们认真地给村民讲解生物慢滤池的作用。
  “这生物慢滤净水器还真管用!以后再也不用吃浑水了!”村民说。“以前,虽然知道水窖里的水很不干净,但也没有办法,就这个自然条件,还得继续用。现在有了这个生物慢滤净水器,水变清了,俺们用着也放心。”平庄村村民董韦科说。
  盐池县麻黄山乡饮水条件情况不一,水质较差,生活用水依靠当年的降水量,而这里的年降水量只有280毫米。  
  “我们协会由加拿大、法国、中国的11名学生组成。今年7月份,我们决定来到这里试验。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将一种净化水的设备技术传授给村民,包括培训他们如何制作净水设备,如何维护净水设备。当地居民掌握这种技术后,可以自己制作生物慢滤净水器。”清华大学学子李明明说。  
  “真的很好用啊!”麻黄山乡羊岭行政村阳山自然村的宋正英拧开生物慢滤净水器的水龙头,一股清水哗哗流出,他开心地说。说起多年来家里的饮用水,宋正英满肚子苦水,他指着家里的地窖感慨道:“我们家里喝的、用的都是这地窖里的苦咸水,水质差,烧开的水都带着一股苦涩味。洗衣、淘菜还行,但吃起来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地窖里收集的水都是雨水,里面含有很多杂质,把水打上来还要沉淀之后再用。”  
  看着新安装的生物慢滤净水器,宋正英高兴地说:“这几天使用过滤过的水,水质有了改善,水清了,水垢少了,口感也好了,我们现在吃得也放心。”  
  麻黄山乡党委副书记杨万胜表示,利用生物慢滤池净化水,原料简单,操作方便、易行。该乡打算在清华大学学生的指导下,培训出2名技术人员,再为每个行政村培训2名技术员,全乡共28名,方便生物慢滤净水器的大面积推广。乡里将在推广过程中,采用农户订购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规模采购,既能降低购买价格,又能减轻村民负担,可以统一标准,规范化制作,方便推广。通过此项技术,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用水,让村民不再为水质差而发愁。
首页
产品
案例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