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研发膜探测仪助水厂监测水质降低成本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12年6月22日讯 本地一家公司研发出一套监测水供处理厂薄膜的“三合一”感应探测设备,可侦察出薄膜中是否有纤维损坏,避免水质受影响,并且为业者大幅减低监测水质的成本。
这个名为“薄膜探测仪”(Memshield)的设备,是南洋理工大学的起步公司膜仪器与科技私人有限公司(Membrane Instruments and Technology,简称MINT)的10人团队耗时两年研发,并获得德国纳米科技投资公司Nanostart和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资助。
研发团队的其中三名成员,高级项目工程师
林舒咛(左起)、技术员陈富文和项目工程师
郑映璇展示研发成功的薄膜探测仪(曾道明摄)
这套耗资60万元开发的网上实时设备,是全球首个结合监测水质的三大步骤的感应器。这些步骤包括:检测水中杂质、探测薄膜是否损坏以及指出受损薄膜的位置。
MINT公司总经理杨冰松前天在南大创意中心介绍新设备时表示,业界的现行做法是将这些步骤分开进行,耗时耗力,费用也相当昂贵。
他说:“我们希望能解决业界目前面临的问题,那就是采用旧有技术来监测高科技的处理厂。”
曾在前年获颁我国水源成就奖的杨冰松博士举例指出,目前探测薄膜是否受损的方式,是停止水处理厂的作业,再为薄膜柱进行压力衰减测试(pressure decay test),事倍功半。
而新的薄膜探测仪则是通过另外加置的水管,在不影响正常作业的情况下,将水导引入一个内含薄膜的半透明装置检测压力,若压力出现异常,就表示水中存在杂质,薄膜也出现损坏。
如此一来,业者不但能减少人力消耗,还可大大提高生产力,在监测水质方面的开支就可减少三分之二,或大约20万元。
此外,薄膜探测仪在指出受损薄膜位置的精确度上,也比现有的光学设备高了四倍。
杨冰松指出,薄膜探测仪现在只适用于低压的微滤膜(microfiltration),高压的反向渗透薄膜(reverse osmosis)则不行。
以一座每日处理20万立方米的水的处理厂为例,需要约10至12组薄膜探测仪,每套价格约一万元。
据了解,公用事业局已从今年2月开始,在勿洛新生水厂和策士纳道的水供处理厂,分别全面测试七组和12组探测仪,距离完成期还有13个月。
公用局受询时说,截至目前,探测仪的测试结果都达到的期望。若一切顺利,该局将在所有设有微滤膜和超滤膜(ultrafiltration)的系统安装探测仪。
尽管薄膜探测仪能帮助降低水处理费用,杨冰松说,消费者所缴交的水费是否也会跟着下调,仍得由当局决定。
对此,公用局发言人仅表示,这套设备有助于当局“把水费维持在合理价位”。
除了新加坡,MINT也希望抢攻外国市场。目前,澳大利亚和法国均有一座水供处理厂在测试这个设备,美国则将在年底加入测试行列。